首页

艾彩视频网免费版

时间:2025-05-23 23:03:46 作者:中国面向中东欧国家扩大农食产品准入 浏览量:91547

  骑行、登山、露营、徒步……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假期,有不少市民走向户外,走进大自然,通过户外运动的方式,享受春天的气息。

  户外运动,对于大众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。“我们常说的走出室内,到户外运动,其实是广义上的户外运动,严格来说应该叫室外运动。”中国登山协会秘书长丁祥华说,“而户外运动,是在山川、河流、草地等自然资源中进行的一些体育休闲活动,鼓励大家走进大自然、拥抱大自然。”

  据介绍,户外运动包括了水上、航空、登山、冰雪、汽摩等多种运动类型。此外,还有针对青少年的户外营地教育,囊括了户外运动、野外生存、自然教育、人文教育、国防教育等。

 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、天津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副主席梁强认为,我国户外运动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,大致分为五个阶段,“第一阶段是科考探险阶段,随后经历了专业赛事阶段、全民健身阶段、融合发展阶段,到目前的户外生活美学阶段。这反映了我们国民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,对于户外运动需求的不断变化。”

  “我从2003年开始接触户外运动行业,那时候基本上都是一些爱好者、发烧友自发组织活动。”四川天迈洲际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波说,“现在,大家对于户外运动要求越来越高。就以户外营地来说,消费者已经不仅关注场地环境,还对营地的配套活动、服务、保障等提出了更多的需求。这也促使我们从业者要不断提升自身水平,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营地服务。”

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近年来,中国户外运动发展迅速,《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(2022-2025年)》显示,截至2021年底,全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超过4亿人。丁祥华说:“户外运动涵盖了体育赛事、休闲旅游、青少年培训等多种业态,是多行业交叉、内容丰富、涉及范围广泛的一个新兴行业,发展前景广阔。”

  由于中国户外运动开展时间较短,不少项目普及率还不高,目前我国消费者对户外运动的需求呈现较大差别。一部分消费者,由于国内供给不足,服务质量无法保障,于是转而到国外体验,导致消费外流;而另一部分消费者,仍对户外运动缺乏足够了解,消费能力还有待挖掘,导致行业动力不足。而如何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,完善行业生态,也正是中国户外运动未来发展巨大潜力所在。

  2023年,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体育总局、自然资源部、水利部、国家林草局印发《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,明确提出要把户外运动打造成为全民健身的优势产业,同时,到2025年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达到 3 万亿元。

  在梁强看来,“供需不平衡”是中国户外运动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。“首先,户外运动需要空间,而目前我国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远远不够;其次,我国户外运动人群在环保意识、户外技能方面还要进一步提升;最后,户外运动作为一项跨多个行业的项目,其发展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协同配合。”

  人民网记者 杨磊 【编辑:唐炜妮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第十届云南省花灯滇剧艺术周开幕式上演大型花灯剧《爨碑传奇》

扎姆法拉地区警方表示,事发地位于尼日利亚西北部,由于高度贫困、失业和非法枪支泛滥等问题,持枪歹徒绑架勒索赎金的现象在当地十分普遍。此次袭击事件发生在12月8日,目前尼日利亚政府正在向该地区部署额外的安全部队。

珠江水系首艘内河滚装驳船完成首次国际中转出口业务

当天,成渝主轴跨境公路班车(内江—东盟)是内江发出的首趟跨境公路班车,也是全国首列一次性发6台车、3个目的地的跨境公路班车,搭载柴油机、柠檬、电子产品等货物,货值660万元,将分别运往老挝琅南塔、泰国曼谷、越南河内。中老班列(内江—万象)搭载柴油机、新能源汽车、轮胎、化肥等产品,共20标箱,货值870万元,经中老铁路直达老挝万象,预计5天到达目的地。

全国越野挑战赛在山西河津激情上演 百余名选手竞速争锋

据介绍,全省夏收工作6月7日基本结束,夏粮丰收已成定局。夏播工作从5月28日大面积展开,截至6月13日,已播种面积7915.2万亩,夏播工作大头落地。初步统计,目前全省因旱不能播种面积323万亩,若未来持续无有效降水,夏播进度将会进一步放慢。

交通运输部:中国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提升至91.1%

五一假期期间,通往全国热门景区的高速公路将承担较大的车流。电力部门不断完善景区周边充电设施网络,在浙江乌镇景区,电力部门协同景区对停车场进行改造升级,并通过屋顶光伏、储能电站等设施,在用电高峰“让电”、低谷“充电”,实现绿色循环。

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对韩勇决定逮捕

从海域管理使用规定,到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,再到海洋环境保护若干规定……厦门相继制定实施10多部涉海法规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出台《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》《厦门经济特区河湖长制条例》等10余部生态文明建设法规规章。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,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